蓄电池在无负载状态下,电量自行消失的现象称为自行放电,简称自+ 放电。
对于充足电的蓄电池,在30天之内,若每昼夜容量降低不超过1%,属正常自行放电;若每昼夜容量降低超过2%, 则为故障性自行放电。
通常造成蓄电池自放电故障的原因较多,既可能是由于发电机、调节 器出现故障,不能充电所引起的;也可能是由于充电线路接触不良,电阻 增大,无法正常为蓄电池充电所致。如果线路有搭铁或有其他漏电现象, 也可使蓄电池大量放电。但是从大量的蓄电池自放电情况看,造成这种故 障的最主要原因是蓄电池内部短路。
试验证明,若电解液中含有1%的铁,一只完全充电的蓄电池在24h之 内,就会将全部电能自动跑光。这是因为充放电时,含有杂质的电解液会随着电解液的流动附着于极板上。各杂质间将形成一定的电位差,并通过 电解液产生局部电流而放电。
电解液是否纯净的测试方法::取电解液25cm3,加入密度为1.2g/cm3 的硝酸,然后将溶液煮沸并经过冷却,加人3cm3黄血盐(以上原料化工商 店有售)。如果此时溶液变成蓝色,证明电解液内含有铁质金属;若溶液变 成绿色,证明含有镇、铬等金属;溶液变成黄褐色,证明含有铜。
驾驶员在日常维护时,可采用以下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识别蓄电池是否 存在自放电现象。
(1) 先关闭电源总开关。
(2) 然后卸下蓄电池的正极导线,并在其极桩上进行划火试验。
如果全车线路中有搭铁之处,则划动时极桩部位会有火花出现。可按 系统和部位仔细査找搭铁或与搭铁间产生的严重漏电的地方,并予以排除。 如果用蓄电池正极接线在其极桩上划动没有发现火花,则表明蓄电池 内部有短路之处。应及时送修理部门检修,或更换新的蓄电池。